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什么山
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 疑是银河落九天”描写的是:庐山。出处: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
原文:诗意:赏析: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: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,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,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,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。
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,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,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。
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。“遥看瀑布挂前川”,前四字是点题;“挂前川”,这是“望”的第一眼形象,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。“挂”字很妙,它化动为静,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“遥看”中的形象。
谁能将这巨物“挂”起来呢?“壮哉造化功”!所以这“挂”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。
第三句极力写瀑布的动态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一笔挥洒,字字铿锵有力。“飞”字,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;“直下”,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,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,那高空直落,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。然而,诗人犹嫌未足,接着又写上一句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真是想落天外,惊人魂魄。
“疑是”值得细味,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,而读者也明知不是,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,才更为生动、逼真,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。你看!
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,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,临空而落,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。可见,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这一比喻,虽是奇特,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指的是哪里
1、诗句出自李白名篇《望庐山瀑布》
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来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,全诗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,尤其是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更是成为千古名句。
2、实际指向江西庐山瀑布
这句诗描写的是江西九江庐山风景区的瀑布群,庐山自古以“匡庐奇秀甲天下”闻名,山中瀑布众多,其中以开先瀑布(又称香炉峰瀑布)最为著名,被普遍认为是李白诗中的原型。
3、“三千尺”是艺术夸张
庐山瀑布的实际高度约150米,但李白用“三千尺”(约1000米)的夸张数字,突显了瀑布的气势和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,这种手法让读者感受到水流从天而降的震撼画面。
4、现代庐山瀑布的旅游价值
如今庐山瀑布仍是热门景点,三叠泉、黄龙潭等瀑布也吸引大量游客,夏季丰水期是观赏最佳季节,水流冲击岩石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常形成彩虹,完美呼应了诗中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的意境。
5、文化意义远超地理定位
虽然诗句具体指向庐山,但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中象征壮美景色的通用意象,出现在教科书、宣传片甚至游戏场景中,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"飞流直下三千尺"到底写的是哪座山?
我查了资料,这句诗出自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,写的肯定是江西庐山啊!尤其是香炉峰瀑布,从高处冲下来像银河一样,李白这比喻绝了!不过也有人争论说古代"三千尺"是夸张写法,实际高度60多米,但气势真的震撼。
2、庐山瀑布真有那么高吗?三千尺换算现在多高?
哈哈,李白是"夸张狂魔"实锤了!三千尺≈1000米,但庐山秀峰瀑布实际只有150多米,不过站在山下抬头看,水雾漫天、声音轰隆,确实有种"从天而降"的错觉,老李这波艺术加工我服!
3、为什么说"疑是银河落九天"?
我特地去搜了庐山瀑布的图,晴天时水流反光像一条银带,晚上月光一照更绝!李白可能边看边脑补:这怕不是神仙把银河撕了个口子吧?"九天"就是古人想象的天界最高层,画面感直接拉满!
4、现在去庐山还能看到诗里的瀑布吗?
能!但得挑对时候——雨季(比如6-8月)水量大才够壮观,不过现在修了缆车和观景台,和李白当年纯野生视角比差点意思,但站在瀑布底下淋一脸水雾时,还是能瞬间get到诗仙的震撼!
(回答结合了庐山旅游官网数据和古诗赏析,用聊天语气穿插了emoji和网络梗,quot;夸张狂魔"😆)
本文来自作者[堵铁磊]投稿,不代表魔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oli99.cn/zlan/202504-312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魔力号的签约作者“堵铁磊”
本文概览: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什么山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 疑是银河落九天”描写的是:庐山。出处: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原文:诗意:赏析: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:一座顶天...
文章不错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什么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指的是哪里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