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和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区别吗
2017年和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区别,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:
志愿设置不同:在2017年,高考录取批次设置为四个批次,即提前批、本科一批、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批次。而到了2020年,高考录取批次合并为三个批次,即本科提前批、本科普通批和高职高专批。
填报方式不同:在2017年,高考填报志愿大多采用纸质申请的方式,考生需要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给学校。而到了2020年,高考填报志愿则普遍采用网上填报的方式,考生需要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进行填报。
专业选择不同:在2017年,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通常只能选择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。而到了2020年,一些省份开始实施“专业+学校”的填报模式,考生可以同时填报一个或多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。
录取方式不同:在2017年,高考录取主要采用“分数优先”的方式,即按照考生的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。而到了2020年,部分高校开始采用“专业优先”的录取方式,即按照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。
综上所述,2017年和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存在一些区别,主要表现在志愿设置、填报方式、专业选择和录取方式等方面。
2020年高考的志愿怎么填报
1、先搞清楚自己的分数排位
别只看总分!查本省一分一段表,确认自己在全省的排名,这比分数更能反映竞争力,比如你考600分,但排名5000,比去年同分考生排名低,就要适当调整目标。
2、定方向:城市、学校、专业怎么选?
想冲名校:适当降低专业要求,选服从调剂;
有明确职业规划:优先专业,查目标院校的专业评级(比如教育部学科评估);
纠结党:建议选综合类大学,转专业机会更多。
小贴士:一线城市资源多,但竞争激烈;二三线城市可能“低分捡漏”好学校。
3、志愿表一定要有梯度!
记住口诀“冲稳保垫”:
- 前2-3个填“跳一跳够得着”的学校(冲);
- 中间3-4个填与排名匹配的学校(稳);
- 后2个填保底院校(比排名低2000-3000名更保险)。
警惕“虚假热门”!别跟风选人工智能等专业,很多普通院校师资跟不上。
4、查数据别偷懒
- 看近3年录取最低分和平均分(避免踩线进差专业);
- 关注学校官网是否有扩招、新专业;
打电话给招生办!直接问“XX名能报吗?”可能获得隐藏建议。
5、避坑指南
- 提前批不是“不报白不报”,可能锁档影响本科批次;
不同意调剂风险极大,可能直接滑档;
- 独立学院转设更名(比如XX大学XX学院变职业大学),报考前务必核实。
最后提醒:7月1日填完别以为结束了!关注考试院补录通知,往年有人捡漏211!
相关问题解答
1、2017年和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啥不同?
"我查了资料发现,变化还挺明显的!2017年很多省份还是分一二本批次填报,但2020年越来越多地方合并批次了,比如一本二本变‘本科批’,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(如山东、北京)在2020年首次实行‘专业+院校’或‘院校专业组’模式,不像以前只能填学校然后调剂,还有嘛,平行志愿的规则也更灵活了,坑位变多,落榜风险小了点~"
2、2020年填报志愿要注意啥新规则?
"首先盯紧你们省是不是新高考!如果是‘3+3’或‘3+1+2’的省份,得先搞清楚选科限制——比如想报临床医学,可能必须选化学,老高考省份也要注意批次合并后分数线怎么划,比如往年二本分数现在要参考‘本科线’,志愿数量普遍增加了,但别瞎填,一定要留保底院校!"
3、新高考的‘专业+院校’填报是啥玩法?
"简单说就是直接报‘XX大学的计算机专业’算1个志愿,不用服从调剂了!比如山东能填96个志愿,听起来多,但得按兴趣和分数排好顺序,好处是不怕被调剂到冷门专业,但坏处是热门专业分数可能暴涨,填报前得查透三年数据!"
4、分数线合并后怎么参考往年数据?
"别只看最低分!比如原来一本院校现在混在本科批,建议对比‘位次’更靠谱,举个例子:某校2017年一本线高30分,2020年可能得看它在全省本科批的排名百分比,还有个野路子——找‘等效分换算工具’,很多教育网站都有免费版的~"
(注:答案结合了各省政策共性,具体细节需根据考生所在省份调整,比如浙江80个志愿、上海24个院校专业组等特殊规则未展开)
本文来自作者[含蕾]投稿,不代表魔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oli99.cn/cskp/202504-505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魔力号的签约作者“含蕾”
本文概览:2017年和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区别吗2017年和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区别,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:志愿设置不同:在2017年,高考录取批次设置为四个批次,即提前批、本科...
文章不错《2017年和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区别吗 2020年高考的志愿怎么填报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