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指的是哪几个人物
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分别指的是:
1、杨玉环:

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,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。有一次,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,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,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。
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,使得花草自惭形秽,羞得抬不起头来。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“羞花的美人”,立即召见,封为贵妃。从此以后,“羞花”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。
2、貂蝉:

闭月是貂蝉的代称。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,忽然轻风吹来,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。这时正好王允瞧见。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,逢人就说,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,月亮比不过,赶紧躲在云彩后面,因此,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“闭月”了。
3、王昭君:

竟宁元年,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入京朝见,请求作为汉朝的女婿,汉元帝挑选了宫女王昭君赐之。昭君告别故土,登程北去。一路上黄沙滚滚、马嘶雁鸣,使她心绪难平。
遂于马上弹奏《琵琶怨》。凄婉悦耳的琴声,美艳动人的女子,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,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,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。
4、西施:

西施,子姓施氏,春秋时期越国美女。西施天生丽质,婀娜迷人,浣纱时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,渐沉于水底,故誉其有“沉鱼”之美。
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的是谁
1、沉鱼——西施
春秋时期的越国美女西施,因貌美被选入宫中训练,传说她在溪边浣纱时,清澈的河水映出她的容颜,连鱼儿都自惭形秽,沉入水底躲避。“沉鱼”由此成为西施的代称,后世常以此形容女子清丽脱俗的容貌。
2、落雁——王昭君
汉代王昭君为和亲远嫁匈奴,出塞途中弹奏琵琶寄托乡愁。大雁听到琴声,又见昭君美貌,竟忘记扇动翅膀,从空中坠落。“落雁”不仅赞美她的容颜,更隐含了她为国牺牲的悲壮命运。
3、闭月——貂蝉
东汉末年,司徒王允的义女貂蝉为离间董卓与吕布,在月下焚香祈愿。月光照在她脸上时,竟被云层遮掩,仿佛月亮也羞于与她争辉,这一传说让“闭月”成为貂蝉的专属标签,象征她倾国倾城的美貌与智慧。
4、羞花——杨玉环
唐代杨贵妃在御花园赏花时,轻抚含羞草,花瓣竟自动闭合,宫女惊叹“花儿见了娘娘都害羞”,唐玄宗听闻后赐名“羞花”,杨玉环的丰腴之美与这段轶事,共同构建了盛唐时期的审美传奇。
这四大美人“沉鱼落雁闭月羞花”,既是容貌的极致比喻,也暗含了她们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起伏。她们的故事被诗词、戏曲反复演绎,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永恒的文化符号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”到底说的是哪四位美女?
这其实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“专属称号”!
沉鱼:西施,传说她在溪边浣纱时,鱼儿看到她的美貌都害羞得沉到水底。
落雁:王昭君,出塞时弹奏琵琶,大雁被她的容颜和琴声吸引,忘了扇翅膀直接掉下来(夸张版)。
闭月:貂蝉,拜月时月亮觉得自己比不过她,赶紧躲云里去了。
羞花:杨玉环(杨贵妃),摸一下花,花儿立马自闭,觉得不配开花。
2、为啥要用“沉鱼落雁”这种词形容美女?太夸张了吧?
哈哈,古人夸人可是“卷”到飞起!这些词其实是比喻手法,强调她们的美貌连自然界的生物都顶不住,沉鱼”不是真把鱼吓死,而是说西施的美让鱼儿都看呆了(类似现在的“美到窒息”),顺便一提,这些故事多半是后人加的“粉丝滤镜”,为了突出她们的影响力~
3、除了颜值,四大美女还有哪些故事?
她们可不止靠脸吃饭,个个都是“历史剧情关键NPC”:
西施:被范蠡送去吴国当“卧底”,帮越王勾践复仇。
王昭君:自愿和亲匈奴,换汉朝边境和平,妥妥的“外交一姐”。
貂蝉(虚构居多):连环计里离间董卓和吕布,直接改变三国格局。
杨贵妃:唐玄宗为她“摆烂”不上朝,最后马嵬坡悲剧收场……
4、现代人还能用“沉鱼落雁”夸女生吗?会不会太老土?
用当然能用,但效果堪比“姑娘芳龄几何”——自带古装剧BGM!如果想夸得接地气,可以混搭比如:“小姐姐颜值简直西施转世,沉鱼+美颜滤镜双buff!”(手动狗头)不过注意场合,对闺蜜玩梗还行,正式夸人慎用,容易变搞笑场面~
本文来自作者[映春]投稿,不代表魔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oli99.cn/jyan/202505-619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魔力号的签约作者“映春”
本文概览: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指的是哪几个人物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分别指的是: 1、杨玉环: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,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。有一次,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,无意中碰着了含...
文章不错《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指的是哪几个人物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的是谁》内容很有帮助